另一種是「精油浸漬」,即是將脫油粉(即是沒有油脂的植物粉,大多是植物被萃取精油過後的遺餘物)或不含味道的化學黏粉,在攪拌成香團的過程中,或待製成形後再加入香薰精油、精油等香味。
【製作過程】
香材對香品的的製作時間、材料損失、製作及產品穩定性都有莫大關連。
原植物製香對於香材選擇有較高要求。首先,植物研磨的細緻度、油份、密度都對於製作過程有影響,要針對不同香材的特性,調整比例與份量;
反之,精油製香的過程較平穩,原因是脫油粉成份較單一,甚至有人會使用具黏性的化學黏粉等。一般製作脫油粉,是以萃取植物精油過後餘下的植物粉,因為具芳香的精華油份(essential oil)已被萃取,脫油粉並不具味道,需在後期加入芳香元素,因此製作過程相對簡單;
【氣味】
原植物香的原理很簡單,就是利用本身植物的香味;然而並非每種植物也適合製香,因為蛋白質或糖分會釋出焦味,若果製作花類味道,也需經過額外處理,例如蒸餾法、浸泡法等⋯也正因如此,其中一種劃分兩者就是觀察香品味道,例如在正常情況下,原植物香的味道較直接、天然;要製作出複雜的氣味如玫瑰味、薰衣草、櫻花味等(大部分花類直接燃燒會釋放焦味),便需以精油浸漬方式製作。
另一種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直接拿上手聞。在沒有加熱的情況下,原植物香只有淡淡的味道,甚至幾乎沒有氣味,而經加熱後的味道產生變化,甚至會愈燒愈香;精油浸漬的話,不論是採用精油(essential oil)或香精(fragrance oil),兩者也具揮發性質,即使沒有點燃也會散發香味,點燃後味道也會類近。
【外貌】
由於使用最原始的木材及植物製成,因此在顏色上主要為深啡、泥土色,外形上也略帶粗糙感或顆粒感。
精油浸漬則視乎黏粉製作成分,一些廠商會用化學加工黏粉,之後加入色素製成色彩繽紛顏色,外形上也較平滑完整。
然而,市面也逐漸增加兩者結合的產物出現(即是無色化學黏粉+色素+天然植物製成)甚至乎本身一些植身也帶有顏色(如降真香、龍血竭),因此,也難以單靠外表劃分兩者。
【天然即是好壞?】
如何劃分線香好壞,一直是具爭議性的問題。有人認為,加工過的方法就不是純天然的香品 ;可是以純天然精油又是否稱得上天然?在天然方法下,原植物香的確有其局限,人們又應該如何選擇?
氣味本身就是一種個人的觀感,正如有人愛吃山珍海味,有人偏好出前一丁⋯除非以觀點去看待,如追求健康的話,公仔麵便無益,但講求快捷方便的話可謂飽肚又便宜的首選。在選擇適合自己的線香前,不妨可以考慮幾個因素,原植物香不能做出大眾化的香味,外形顏色較單一化,需要靠點燃才能聞到香氣;精油線香味道較多元化、精油揮發令線香保存期較短、精油劑量控制不當容易造成不適等。大家不妨多嘗試不同線香,尋找屬於自己的味道。
然而,精油或香精油本身是一門較複雜的學問,在使用時需注意其安全性。尤其當製成線香時後需以高溫使用,釋出的氣體成份對人體安全性存疑,大家在選擇前必須了解其成份以及劑量比例。
以上僅為個人經驗與分析只供作為參考之用
*後記:
再次向使用者重建議及重申,精油涉及廣泛的知識應用,以及精油是涉及大量濃縮的成分,使用前請多加留意~
我們主要是以「原植物香」製作香品,以上也是綜合過往看過的書藉及經驗作分享,因此如果對於精油有更一進的疑問,歡迎各位向精油專業的朋友了解喔~
在我們的立場,認同水香也自有它的吸引力,所以如果喜歡精油/香精,可以考慮用香水或擴香石;而喜歡木香的味道的朋友,也非常推薦以天然植物製成的香品,不論在香港、台灣,也有很多不同風格且用心的製香師,質量絕不比主流的香薰產品差,在此也希望更多朋友認識到植物香的美好。
評論 (0)
這篇文章沒有評論。搶先留言!